隨著香港源頭不明個案愈來愈多,衛生防護中心表示疫情變得非常嚴峻,Omicron變種病毒在社區廣泛傳播,感染人數急速上升,研究顯示即使接種疫苗後仍有機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①,加上體內抗體會隨時間下降,恆常進行抗體測試變得至關重要。

抗體是甚麼?
抗體 (Antibody) 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元素,病毒入侵人體時,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製造具備保護作用的蛋白質對抗病毒。當人體曾經歷過病毒感染或接種疫苗接種後,免疫系統便會產生抗體對抗病毒、保護身體避免再次受到相同的感染。

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透過刺突蛋白表面上的受體結合域 (Receptor Binding Domain - RBD) 與人體細胞受體結合,從而進入身體破壞細胞。

接種新冠疫苗有效產生中和抗體,中和抗體 (Neutralising Antibody) 是一種保護性抗體,能結合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域 (RBD),激活B細胞和T細胞,降低病毒感染力,阻止病毒入侵身體,主要抗體有免疫球蛋白M (IgM) 和免疫球蛋白G (IgG),足夠的抗體水平能有效減少感染、重症及死亡的機會②,惟接種疫苗後,若抗體水平不足仍有機會受到感染。

抗體測試是甚麼?
透過抽取血液,針對新冠肺炎病毒 (SARS-CoV-2) 的IgG和IgM抗體作定性檢測,此測試包括了含有SARS-CoV-2抗原(稱為RBD-受體結合域)的膠體金顆粒,從而檢測出針對SARS-CoV-2的IgG和IgM抗體,推測是否曾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接種過疫苗。

身體需要經過多久才能產生抗體?
人體免疫系統一般會在首次感染病毒後的7-10天產生抗體對抗病毒,當人體受到病毒入侵,身體最先會產生IgM,但通常效力維持的時間較短;接著身體會產生IgG提供更長的保護力。

接種新冠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水平隨著時間推移、個人體質和疫苗種類而有所不同,接種者能否達至足夠抗體水平完全因人而異,一般情況下,接種首劑新冠疫苗約14天後便開始產生疫苗抗體,完成兩劑新冠疫苗接種後約14天,身體才會開始產生較高濃度的疫苗抗體。

抗體與新冠疫苗研究結果
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,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後,中和抗體反應非常低,早前亦有研究證明,Omicron能逃避疫苗或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所產生的部分中和抗體,大幅降低疫苗保護力,疫苗接種者或曾感染新冠肺炎者仍有機會再次受到病毒感染③。

截至2022年1月14日,有約470萬人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④。

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前應否進行抗體測試?
由於各人接種新冠疫苗後的抗體水平不盡相同,建議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前先進行抗體測試,了解體內的抗體狀況。

抗體測試結果為陰性:表示抗體水平過低,建議按自身狀況接種加強劑。
抗體測試結果為陽性:表示體內仍有抗體,但並不等於完全免疫於新冠病毒,建議定期進行抗體測試。

哪些人需要進行檢測?
- 從事高風險工作 (如飲食、醫療、公共運輸、建築、公開活動等)
- 免疫力低下人士
- 出入高風險地區人士
- 長期病患(如正接受化療、感染HIV病毒患者等人士)
- 已接種疫苗人士

體內抗體會隨時間下降,加上下降速度完全因人而異,建議以上人士恆常進行抗體測試,監察體內抗體變化,深入了解及評估自身感染風險。

參考資料
①https://research.hkbu.edu.hk/tc/highlighted-projects/overcoming-vaccine-hesitancy-in-hong-kong
②https://sph.hku.hk/zh-HK/News-And-Events/Press-Releases/2021/HKUMed-CU-Medicine-joint-study-finds-COVID-19-variant
③http://www.med.hku.hk/zh-hk/news/press/20211223-hku-cuhk-third-dose-vaccine-omicron
④https://www.covidvaccine.gov.hk/zh-HK/dashboard